宝宝起名 手机网页
星座查询 生肖查询 生日密码 风水 血型分析 血型配对 五行测算 五运六气 生肖配对 QQ号测试

中国古代对梦的解释

  中国古代哲人对梦的看法,凝聚着先哲的智慧。早在甲骨文时期,“梦”字就是用一个人睡在床上、用手指着眼睛来表示,即“目有所见”谓之梦。
  以“以手指目,目有所见”来指代梦很耐人寻味,人在入睡之后,一般来说视觉功能基本不起作用,也就是说视网膜上没有图像,如何能“目有所见”呢?实际上我们的先哲传达了另一层含义,所谓“目有所见”并不是人在入睡之后能用眼睛看见,而是讲梦魂出游。
  庄子将人生分为两种状态:寝与觉。寝指睡眠,魂交即梦;觉指清醒状态,指身体感官对外界的反映。
  苟子提“心卧则梦,偷则自行,使之则谋”。梦、自行(幻想)和谋都属于人的思维活动,但彼此又有区别:梦与睡眠紧密相关而不受主体控制,而偷(幻想)则在清醒和睡眠之时均可驰骋,但受意识的控制(使之则谋)。
  墨子说:“卧,知无知边。”又强调:“梦,卧而以为然也。”
  所谓“知无知”,第一个知是指人的知觉能力,第二个知是指知觉对外界事物的接触,所以“知无知”即是人在睡眠状态知觉失去知觉外物的能力,意识处于潜在状态。
  明末清初的学者曾提出“醒制卧逸”学说,认为梦是人的意识活动,尽管睡眠时意识在梦中失去控制,但仍然不能摆脱主体控制。
  清代学者明确提出,“气血阻滞脑气所致”,这一点基本上与黄帝《内经》的淫邪发梦说相承合,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这里认为梦是人脑的产物,而非人心的产物,与西方的梦理论类似。